行业新闻
当前位置:首页 >新闻资讯>行业新闻
陶业洗牌,从下半年真正开始?
发布时间:2023-07-05
2023上半年已经结束,各大陶企的营收业绩陆续出炉。复盘上半年,受疫情管控的全面放开、市场需求的集中释放、经销商囤货、煤炭和天然气价格下跌等多方利好消息刺激,上半年各大产区(除广东)的开窑率普遍较高,不少陶企业绩同比增长,个别陶企的业绩创历史新高。
不过,从6月份开始,陶瓷市场急转而变。在产能过剩、行业内卷及市场下行的现实压力下,行业“价格战”愈演愈烈,多个品类价格降幅超过10%,生产线的开窑率亦显著下降。
大部分行业人士对下半年市场形势的预估,并不持乐观态度,有行业人士甚至认为“陶业洗牌,从下半年真正开始”。
一、上半年“短暂”销售旺季 多家陶企业绩创新高、两位数增长
据《陶瓷信息》了解,在刚刚结束的上半年,江西高安产区太阳、华硕、罗斯福、瑞阳、格仕祺、金泰源等头部陶企均交出一份不错的“成绩单”,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业绩。
“时间过半,销售任务完成过半。”太阳企业集团营销副总经理黄金平介绍,上半年太阳陶瓷集团销售业绩同比增长16%,4月份销售额超2.3亿元,每个月的销售业绩同比均有两位数增长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2-5月份,泛高安产区大部分陶企均保持满负荷的开窑率,以及产销率超100%的销售业绩,太阳、华硕、罗斯福、瑞阳、格仕祺、金泰源等泛高安产区头部陶企在4、5月份甚至创下历年业绩新高。
二、行业“内卷”加剧 多类产品价格跌幅超 10%
今年上半年的陶瓷市场,既在意料之中亦在意料之外,随着疫情的结束及市场经济的全面复苏流通,给陶瓷行业带来一波短暂的销售“旺季”。但是,不仅仅是江西产区,包括广东、四川、河南、山东等陶瓷产区,自5月份开始,市场销售形势急转而下,不少厂家销售业绩大幅度下滑,甚至面临停窑减产的压力。同样,受市场、燃料成本高企等多方压力影响,高安产区也有不少陶企面临较大的产销压力。
对于今年上半年高安部分陶企的逆势增长,绝不是偶然性事件。众所周知,泛高安产区有相当一部分实力雄厚的陶企,始终坚持在产品品质、产品开发以及自有品牌渠道建设等方面,保持较大的投入力度。
2023上半年,煤炭、天然气等燃料价格不断走低,给行业发展带来利好消息。但与此同时,面对市场需求的持续减少,产能供应的严重供大于求,今年上半年全国各产区平均开窑率达到七八成,较大的供需矛盾让瓷砖价格持续走低。
高安产区某陶企销售负责人透露:“今年上半年,普通中板价格同比去年下降了0.8元/片左右,降幅超过10%;600×1200mm、750×1500mm等品类的价格降幅更大,甚至达到了20%左右。”此外,自去年11月份高安建陶基地全面气改后,上涨的能源成本给陶企带来了较大的经营压力,再加之市场的恶性竞争与“内卷”,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利润率却同比下降。
三、淡季停窑减产生产线增多 陶业洗牌从下半年真正开始?
2023上半年已经收官,面对未来长期深处存量甚至减量的行业环境下,销售业绩能够保持两位数增长的陶瓷企业实属不易,对于相当一部分泛高安产区陶企而言,截至6月底,依然能保持满负荷生产亦值得点赞。
进入6月份以后,终端市场形势低迷,陶瓷厂家销售业绩下滑,部分陶企停窑减产等信号,都预示着下半年陶瓷行业的市场环境更加恶化,市场竞争更加激烈。即使是上半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高安头部陶企,对于下半年的市场预判亦表示“压力很大”。
日前,《陶瓷信息》对全国各大产区6月份的产销情况调研获悉,四川、山东、河北、河南等其他产区产销率普遍在六成左右,有相当一部分陶企产销率甚至低于50%,开窑率也从5月份的八九成逐渐下降,面临不小的停窑减产压力。
近期,泛高安产区将陆续有陶企因库存压力而计划停产,下半年市场的洗牌或将真正开始。